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迎来世纪“复苏”1 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境内的四女寺水利枢纽和天津市九宣闸闸门于4月28日上午10时缓缓开启泄水,标志着近一个世纪以来,京杭大运河首次全线通水,千年运河迎来了世纪复苏。
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承载着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意义:沟通海、黄、淮、长、钱塘五大水系;连通京津冀、长三角全国两大经济圈。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运河航运价值显现,2020年,大运河江苏段货运量约95亿吨,占京杭运河全线货运量80%。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水运需求量,到2030年将达到3亿-2亿吨。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馆长叶艳萍表示,运河见证王朝兴衰、人世浮沉,沉淀丰厚文化底蕴。
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南段自山东济宁至浙江宁波通航,黄河以北部分主要为游船通航;隋唐大运河在临清至洪泽湖段基本与京杭大运河重合,但卫河段和通济渠段的通水情况存在历史断流;浙东运河则在杭州至宁波段已实现新线拓宽改造,2007年基本完成通航。
1、深耕改良。是很简单的一种方法,将需要进行改良的盐碱地进行深耕,大概要深耕30至40公分。要求是土地里没有很大的土块,土壤尽可能的细一些。在深耕的时候应尽量是纵横多次的进行,而且深耕的深度和土的细度都应满足。生物改良。可以在盐碱地的栽种一些耐盐的植物,比如月季、枸杞、白腊等等。
2、深耕改良:这一方法涉及对盐碱地进行深度耕作,通常深度为30至40厘米。关键在于确保土壤中没有大块土石,而是要细碎。深耕应纵横交错进行,确保深度和细度均达到要求。 生物改良:通过种植耐盐植物如月季、枸杞、白腊等来改善土壤。
3、泡田改良法:通过建立灌排分离的系统,向盐碱地灌水浸泡,以降低土壤中的盐分浓度。 化学改良法:采用石膏、黑矾等化学改良剂,以改变土壤的盐碱度。 栽植适应性植物:选择如月季、枸杞等耐盐碱植物种植,这些植物能够减少水分的过度蒸发。
4、深耕改良:将盐碱地进行深耕30-40公分,土壤应尽量细一些,且要纵横多次进行。生物改良:可以在土地里种植点耐盐的植物,如月季、枸杞、白腊等。泡田改良:建立良好的灌水和排水系统,灌水后浸泡晾干,若有盐分结晶则需再次浸泡。
5、盐碱地改良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办法: 排水洗盐; 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 采用化学改良措施; 选用耐盐植物进行种植改良。 排水洗盐:盐碱地中盐分含量较高,排水洗盐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通过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将多余的盐水排出,降低土壤盐分。
可以修复被砷污染土壤的植物有:蜈蚣草,一般生长在含砷50-4030mg/kg的土壤中,甚至能在含砷量高达23400mg/kg的矿渣中正常生长,富集的砷含量可达到1-2%,多集中于地上部分,一年可收割三次,是目前国内最好的砷超级累植物。
针对土壤砷污染问题,可以采用施加Fe2SO4和MgCl2等化学物质的方法,这些物质能够生成FeAsOMg?NH4AsO4等难溶物,从而减少砷对土壤的污染危害。 另外一种解决方法是种植抗性较强的作物或者那些能够富集某些重金属元素的低等植物,以此来净化受污染的土壤。
可被植物修复的污染物有重金属、农药、石油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炸药、放射性核素等。
容量限制技术是指控制砷总量的途径,可以永久地去除土壤中的砷,避免了直接砷的二次污染,主要通过改变砷的迁移性和吸附性,利用物理上,化学上和生物上的作用力使砷脱离出土壤,或者直接采用工程措施将砷污染土壤连土带砷一起转移,并置以未受污染的新土。